一. 光动力皮肤病治疗及个性化参数分析团队
1. 项目介绍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国内治疗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的首选疗法。目前PWS的PDT治疗主要凭借医师的经验制定治疗方案,术中也要依靠肉眼观察病灶的反应来调整光剂量,使得患者治疗效果有较大差异,并且存在疼痛严重、水肿时间长等副作用。本研究围绕“如何在术前准确判定PWS病变靶血管特性(深度、密度、管径)、术中实时监测PDT效应(光敏剂剂量、氧含量、单线态氧产量)、术后定量评估疗效及其副作用等级(疗效、水肿等级)”三类核心问题,通过监测PDT相关基本剂量参数与光动力效应相关联,建立PDT治疗PWS中的微观效应与宏观反应作用机理。从而进一步精确量化PDT剂量,准确判定病变靶血管特性,实时监测PDT效应,合理调控PDT剂量参数。
2. 团队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BMP团队:由国内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著名专家张镇西教授创立,目前的带头人姚翠萍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3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两项,重大仪器专项一项。在Optics Lett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Optics Express, 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 Journal of Biophotonics, Nano-Micro Letters,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Drug Delivery, Nanotechnology,《中国激光》、《光学学报》等光学领域高水平学术杂志发表SCI/EI收录科技论文70余篇,与福建孟超肝胆医院,交大二附院皮肤科,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具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力求通过光学手段解决临床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曾维惠主任医师、教授团队:带头人曾维惠从事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在痤疮、面部皮炎、银屑病、白癜风、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的诊治上有一定的特色,在疑难、重症皮肤病患者的诊治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损容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皮肤肿瘤及皮肤美容及激光美容等治疗。主持并参与了国家科学自然基金、省市基金等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一项。近5年在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等皮肤、激光及光动力领域SCI/EI收录科技论文10余篇。在医学交叉领域,与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色素性皮肤病领域光-热-力耦合瞬态热蚀除机理研究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与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3篇。与生命学院合作发表光动力治疗相关论文6篇。
3. 招收条件
(1)政治方向正确,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国守法,品行端正。
(2)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进取意识,恪守师德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
(3)具有博士学位(一般在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身心健康。
(4)从事光动力治疗、生物医学光子学及其相关领域,已在相关领域取得明显业绩,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5)熟悉光学成像技术,光动力治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算法及搭建过仪器设备的博士优先。
二. 外科光学辅助技术与仪器团队
1. 项目介绍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但多数器官捐献供者捐献前有住院治疗史,病情复杂,常合并多个潜在影响供肝质量的高危因素。供肝质量不佳易导致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缺血性胆道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供肝的质量评估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预后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评估供肝主要依靠于医师的主观判断(多基于供肝大体外观和触感等)、临床检验及供肝组织病理结果。但主观判断和临床检验结果并非评估供肝质量的最可靠方法,而供肝病理活检则存在耗时长和取样误差等问题。因而寻找一种便捷、可靠和无创的供肝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医学交叉团队拟针对目前肝移植手术中供肝质量缺乏有效评估手段的关键临床问题,搭建适用于肝移植手术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包括近红外荧光检测),通过与一附院肝胆外科的交叉合作在手术过程中收集供肝的高光谱成像资料,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与高光谱成像资料相关性,构建人工智能学习算法探索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供肝质量评估的特征参数,并对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测。通过实现供肝质量的非侵入的快速评估,为肝移植手术中的供肝质量评估提供新工具,以及预测人肝移植中早期并发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 团队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王博主任医师、教授团队:带头人王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肝胆外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肝脏移植中心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促会肝移植学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会长。担任《器官移植》、 Frontiers in surgery 杂志等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终末期肝病、肝脏移植,肝脏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具有扎实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能力。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链(群) 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及重点研发计划1项等重大项目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分一篇。 近五年来与团队基础研究人员展开广泛合作,初步建立了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评估供肝质量及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快速评估平台,该平台为国内首创,为团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成员闫宜青长期从事神经免疫学以及相关疾病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文章数篇(其中Cell一篇,Immunity二篇),获批专利一项。
3. 招收条件
(1)政治方向正确,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国守法,品行端正。
(2)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进取意识,恪守师德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
(3)具有博士学位(一般在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身心健康。
(4)从事光动力治疗、生物医学光子学及其相关领域,已在相关领域取得明显业绩,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5)熟悉光学成像技术,光动力治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算法及搭建过仪器设备的博士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