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光子学》作为一本面向高等院校工科基础教育的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教材,该书被国内开设生物医学光学研究方向的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选为授课教材、馆藏图书、研究或教学参考书。该教材第一次印刷的书籍已经全部售罄。
随后,出版社联系张镇西教授着手第二次印刷,张教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读者的反馈内容,在印刷前对书中部分内容做了勘误和修订,使得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行文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我们相信新版印刷的书籍将给读者留下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张镇西教授也衷心地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对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最新进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本书以2008年出版的《生物医学光子学新技术及应用》为蓝本,邀请了国内外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撰写,其中包括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蒋曙东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李步洪教授、浙江大学丁志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陈同生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李辉研究员和西安交通大学姚翠萍教授等。
本书在介绍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和生物光学仿体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近年来生物医学光子学在诊断、治疗和监测等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光学纳米探针、光动力疗法、心脏光学标测技术,并介绍了从分子水平上获取位置、大小、层次和形态等功能信息的生物医学光子学中的应用成像技术手段,如共聚焦荧光成像、双光子荧光成像、荧光寿命成像、光漫射成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二次谐波成像和光学层析成像等技术和方法。同时该书从医学应用和科学探索研究的角度出发,分别描述了荧光成像介导恶性肿瘤切除术和纳米尺度激光紧聚焦光穿孔技术等。
全书的内容被分为四个部分共10个章节,分别为:
1、生物组织的光学原理:包括生物组织光学特性和生物光学仿体两个章节,系统介绍了生物组织的典型光学特性,以及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仿体材料的详细知识内容。
2、光子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和光学显微成像两个章节。所介绍的关于光学成像的新型技术和手段,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研究工具,并在临床医学诊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3、光子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荧光成像介导恶性肿瘤切除术、光动力疗法和纳米尺度激光紧聚焦光穿孔技术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光子学治疗手段,显示了光子技术在医学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4、光子技术在功能监测中的应用:光子技术在功能监测中的应用,特别是心脏光标测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和纳米光学标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的生物医学光子学技术,本书部分详细介绍了这些新兴技术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主要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为张镇西教授,副主编为蒋曙东教授、李步洪教授、丁志华教授、陈同生教授、李辉研究员、姚翠萍教授,编委有浙江大学李鹏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晶博士和王斯佳博士、德国吕贝克大学梁晓轩博士。
张镇西,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医学光学的研究者之一。曾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放射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幕尼黑)、洪堡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柏林)、威廉港应用大学和吕贝克大学从事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光子学、激光纳米医学、组织光学诊疗方法及仪器。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及面上项目各1项、中德科学基金(Mobility Program);主持完成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专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台湾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完成中德合作科研项目(CSC-DAAD PPP)2项。主编《生物医学光子学新技术及应用》、《生物医光子学:诊断、治疗与检测》、共同主编《生物医学光子学》,出版译注7部,其中《纳米光子学》、《医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获引进版科技类优秀图书奖。两次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陕西省精品课程、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宝钢优秀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蒋曙东,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获东京工业大学光电子学博士学位。担任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编委, 拥有6项国际专利,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分光及成像技术在微弱光检测特别是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荧光介导骨手术以及切伦科夫成像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在影像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有多篇发表在自然—通讯,影像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高水平杂志上。以首席负责人身份完成并正在进行5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
李步洪,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和柏林洪堡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兼任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学术期刊Nano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副主编和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编委。主要从事医学光子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含国际合作研究重点项目1项和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应邀作国际学术会议专题邀请报告20余次;作为中方发起人和会议主席,连续成功主办三届中德双边学术研讨会。
丁志华,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激光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曾在日本静冈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从事科学研究。长期从事先进光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等十余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50余件,建立三维高分辨结构与功能光学成像技术,并推动其在健康与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陈同生,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学会生物光子学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激光生物学报》常务编委。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高教厅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方向为显微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在Opt express、Appl Phys Lett、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J Microscopy、Biomaterails、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ell signal、Apoptosis、Cancer Letter J Cell Physiol等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
李辉,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曾在德国康斯坦兹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美国圣母大学等从事研究工作。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骨干人才等。长期从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开发与仪器研制,开展单分子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Biomedical Optical Expres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 余篇。
姚翠萍,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光子与传感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专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陕西省光学学会理事会理事。《激光生物学报》常务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6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两项,重大仪器专项一项。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中的光场调控与成像策略,光学诊疗方法及应用,光学手术导航技术及仪器,体外诊断新技术与仪器。在Optics Letters、 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Optics Expres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Drug Delivery、 IEEE transaction on Nanobioscience、 Nanotechnology、《中国激光》、《光学学报》等学术杂志发表SCI/EI收录科技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与译著三本,参编教材两部。
参与编写作者还有浙江大学李鹏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晶副教授、王斯佳副教授,辛静博士后,德国吕贝卡大学梁晓轩研究员,参与组稿的还有西安交通大学付磊博士、张璐薇工程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