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西教授撰写的题目为:“注重产学研结合 促进产业发展——浅谈中德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产业发展现状与交流合作”的论文以专家沙龙的形式在《世界医疗器械》杂志(2006年第5期,Vol. 12,No.5,63-65)发表。 文中写到,近期,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别邀请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Lübeck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Stephan Klein教授来华做客座交流和受聘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活动,并就西安交通大学与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与吕贝克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办学项目做了更细致的交流和规划,应此,我们也有幸与Stephan Klein教授就中德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做了较深入的交流,结合我国的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现将一些感想与体会概括介绍如下。 Stephan Klein博士,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致力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1994年获得吕贝克科技应用大学的教授职位,并一直在那里工作,现为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其研究方向主要涉足超声仪器的发展和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的发展,在科研工作中,Stephan Klein教授积极投身于生物医学前沿学科领域的研发以及医工结合的产业领域中,先后负责和组织了很多与不同公司之间的合作项目,主要有便携式显微技术研究、冷冻治疗肝癌仪器的研究、微创手术系统的新型光学技术研究等。并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 Dient,DAAD)的资助下,创办了吕贝克生物医学工程国际硕士专业(英语),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精密仪器和微创手术研究。 文章共分三个小标题:一 德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现状、二 浅析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三 把握机遇、促进交流、迎接挑战。 文章最后写到:通过与Stephan Klein教授的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更加关注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产业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国家安邦,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全新科研产业领域,必将给广大科研人员和产业人员带来很大的机遇,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BME的科研、产业均处于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医学的现代化,而且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技术产业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并与制药业构成了现代医疗体系的两大产业支柱。生物医学工程的产业范围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 要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中,寻找出适合自己国情的BME学科及产业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加强与BME领域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勇于创新,突破科技研发“跟踪”瓶颈,以求真正做到立足于民族,领导于世界。 因此,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1978年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以来,就坚持贯彻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科研合作方针。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及分子光子学实验室先后和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德国吕贝克大学、德国威廉港应用大学等建立起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研究领域也拓展到包括光动力学疗法(PDT)、光学标测技术荧光诊断、热组织效应、激光效应导致的纳米微粒转染、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激光高精度细胞微手术的研究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微观领域。同时生物医学及分子光子学实验室也与国内的一些高科技公司开展了产学研结合,如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与我们合作自主研发了我国的荧光定量基因扩增PCR检测系统产品,并于2006年3月11日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 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教学培养上,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与分子光子学实验室也加强了与德国大学的交流互动,先后派出多名学生参与德国DAAD资助的历届生物医学工程国际强化学习班的学习,并先后吸引了十几位优秀的德国留学生到该所进行学习科研活动和攻读博士学位;在2005年11月获得与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医学光学研究所联合申请的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DAAD联合评审的中德合作科研项目的资助。这样就从国家的层面,提供了相互交流的保障和经济支持。就中德联合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与德国威廉港应用大学正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两国学生的交换细则。此外,与德国西安交通大学还同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创立了教育部生物医学光子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http://unit.xjtu.edu.cn/bmphoto/),为中国各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交流,以及中国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学术交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广大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投身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相关研发和产业工作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科研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产品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速,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产业定能在21世纪生命科学大挑战中找准好自己的位置,把握住自己的机遇,并且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道路。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及分子光子学实验室卢熙) |